祁阳新闻网4月25日讯(通讯员 杨理军)当前,全党正在大力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长期主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以作风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发展。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好的作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936年,毛泽东同志致叶剑英、刘鼎信中写到:“不论何时不要丧失我们的立场,不要接受别人的馈赠......苦久了的人难免见风华而把握不住,故应作为一个问题,对同志做教育与警戒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徙木立信”,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中央八项规定成为了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作风建设未有穷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要“常学”,筑牢“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律意识。“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作为党员干部的“案头卷”“枕边书”,逐字逐句学、逐段逐篇悟,深刻把握其思想精髓、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认真总结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成效和经验,体悟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所取得显著成效的来之不易,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要用好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深入剖析身边反面典型案例,阐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要“常省”,保持“禁微者易,救末者难”的高度清醒。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认真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以刀刃向内的精神查摆自己在思想、工作、处世、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把自己置于党规党纪的“聚光灯”下“扫描”和“透视”,进行全面的“自我体检”,深挖“病灶”,找准“病因”。要用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话提醒等组织手段,诚恳地接受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和建议,“红脸出汗”,知错能改,防微杜渐。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陌、产业基地、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和群众同围一张桌子、共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互动,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善于从群众的“弦外之音”中找到工作不足,从群众的“七嘴八舌”中找准“急难愁盼”。
要“常改”,增进“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群众幸福。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好、党性过硬,各类问题才能标本兼治。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科学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对于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立行立改、紧抓快办,尽快把问题整改到位;对于牵涉面广、棘手难办的“老大难”问题,要明确“时间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问题整改,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做好建章立制,致力以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难题。坚持开门抓整改,全程接受群众的监督,由群众来评判整改效果,使问题整改的过程成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有效实践,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加码”。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理军
编辑:邓帅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qynews.gov.cn/content/646948/69/1490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