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新闻网4月14日讯(融媒体记者 蒋敏杰 陈畅)不再靠天吃饭,不再弯腰插秧,今年的春耕,科技正在唱主角。祁阳市各地的种粮大户依托现代化数字农业模式,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在万亩良田里奏响了一曲‘智慧秧歌’。
走进三口塘镇君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育秧工厂,种粮大户雷淋正在指导工人们进行早稻育秧,在经过播种、覆土、浇水等一系列流程后,这些秧盘被送进催芽密室。在这里,系统能实时监测室内环境数据,并根据秧苗生长情况进行智能调整,确保整个育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三口塘镇种粮大户雷淋:“现在这个催芽密室相比以前更加方便、更加科技,在手机上面就可以看到(密室里)的湿度、温度,可以随时调整它的参数,非常的方便。”
雷淋的基地里,这套价值200余万元的智能育秧设备,配有全套先进的育秧生产线,控温控湿系统、植物补光灯和水肥自动管理系统,秧苗生长所需的光照、水肥以及环境的温湿度都能得到精准控制,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育秧出苗时间长、出苗不整齐、秧苗质量差等问题,还缩短了育秧时间,每亩降低了30多元的育秧成本。
三口塘镇种粮大户雷淋:“虽然投入大,但是我们育的秧苗质量非常高,(不仅)省工、省事、省力,而且每亩还可以增产(稻谷)200斤左右。”
田间里,两台加装了北斗导航终端的高速插秧机正在作业。这些智能农机采用传感、组合导航、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智能操控,就能知晓作业时段、路线和面积。
三口塘镇种粮大户雷淋:“现在育的这个机插秧,它的行距和株距是非常精准的,控制在12厘米左右,对秧苗的性通风比较好,再一个,我们育的秧苗根系比较发达,成活率非常高,这就是科技育秧带来的好处。”
从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现在“站在田边点屏幕”,火热的春耕图景里,科技正在扎根。截至目前,祁阳已建成智能育秧基地18个,投入2000万元农机补贴,重点推广12类智能农机,覆盖率超40%。下一步,祁阳农业部门还将重点推广水稻病虫害AI诊断系统,让农户种粮变得更轻松。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敏杰 陈畅
编辑:陈瑾莹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qynews.gov.cn/content/646948/58/1486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