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中宣部号召,祁阳市融媒体中心特别开设《在一线 看园区》祁阳市融媒体中心2025年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专栏。本栏目将镜头对准园区、企业生产一线,以新闻纪录的手法,全面、深入地展示祁阳高新区在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模式及服务、以及“一主一特两辅”产业体系发展方面的显著成就。
白水镇以特色锻造优势产业,以纺织产业为核心,围绕“纺织强镇、宜业宜居、产镇融合”的战略发展方向,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省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地。
记者陈畅:“这里是祁阳市白水纺织小镇,近年来,祁阳市将纺织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集群来打造,运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助推“纺织小镇”建设。如今,这里已经是聚集了纺织企业68家的省级特色工业小镇。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祁阳轻纺产业集群来感受别样的新春。”
走进东骏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内,4681台高速喷水织布机整齐有序排列着,针脚不断错落,机器运转发出阵阵轰鸣。4台自动穿综机不断快速创造接口将纱线穿过综丝,每台机器可抵80个人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和环保是东骏区别于其他纺织厂的两大特点,东骏纺织引进了全新的自动采集系统,机器一开就能自动上传数据至后台,可以实时采集监控每个车间、岗位所有的机台运转情况,实时精准统计每天在织的所有胚布的产量、规格,供后续订单做生产调整。创新的无水印色技术既不受限于传统的水染染缸大小,又能实现废水零排放,在环保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产量,一台机器每天可以染布15万米,缩短了订单交货时间,还实现了一机多布、一布多染。
记者陈畅:“在我身旁的就是东骏纺织的无水印色机,像这样的机器东骏一共有15台。该机器经过烘箱高温发色对布料进行上色,解决了传统水洗印染晾晒的难题,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经过上色后的布料已经过GRS认证。”
如今,每十把雨伞里就有四把的雨伞布出自东骏。现在,东骏平均每天产出成品雨伞布200万米,订单已经排至4月份,进入满负荷生产模式。
东骏纺织无水印色车间负责人谢丰平:“我们企业已经从最初一个个小小印染车间,发展成为如今拥有从一根纱到成品雨伞布的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在生产流程中,我们积极引进并应用了无水印色技术、再生环保纱织造技术,以及自动穿梭综等一系列绿色环保工艺。同时,我们还结合了光伏发电,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
大联纺织有限公司由港资企业投资兴建,是祁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产业项目,致力于打造集纺织,染整,后处理,集中仓储一体的全国最大高档箱包布生产企业。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大联不断延伸、升级纺织产业链,让企业不局限于纺织初加工,转化为全链条产业,实现了由纱线到染色、定型、烘干、整理、印花、涂层、成品的一体化转变,同时还配备完善的实验室,能独立完成拉力、耐磨、防激水、色牢度等物性测试,保证产品品质。
在厂房里,陈列的各种不同大型器械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加工,光纱线的加工方式就有加捻、并网、空变、包覆、加弹等, 能让一根纱线实现多种“身份转变”, 广泛满足商务、户外、休闲、时尚、学生包等包袋领域不同的功能性,也为产品带来更大的竞争力。
记者陈畅:“我们现在所在的车间是大联纺织的加弹车间,这里主要是给纱线进行加弹处理,让纱线变得更蓬松更柔软。像这样的一个车间,每天24小时错峰作业,可以加弹纱线20吨。”
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转,带动一匹匹高档箱包布面料"新鲜出炉"。通过自主研发、印染、先进涂层、独立测试,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多样性、优化了产品结构,更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今的大联直接面向全球多家知名品牌提供成品布料,客户遍布世界。
大联纺织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尹方基:“我们目前月产能已经达到了700多万码,年产能接近一个亿的纱产能。我们的产值也差不多达到4个多亿的产值。我们将会继续完善我们的产业链,首先,第一个我们在我们的产能上继续扩大,因为我们的订单很充足。从我们目前的土地,我们还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可以继续建设、加大我们的产能;第二个,就是继续扩大产业链的前端,例如刚刚提到的纱线加工跟织布跟染整,进一步进行纱线制造,我们划了一块车间用地,在2025年将会扩一个纱线制造的车间、也是拉丝的一个车间,在未来,我们将纱线(实现)自给自足,进一步完善纱线的功能多变。”
2024年,纺织小镇实现集群营收231.35亿元,利润总额7.33亿元,税收达1.86亿元,已成为全省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下一步,纺织小镇将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率上积极进取,不断推动纺织行业提质升级,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年产值过50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的纺织产业集群。
祁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政:“当前,纺织工人正由以往的传统工人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管理型转变,成为新时代的纺织人。做大做强做优祁阳纺织产业,必须把握发展趋势,顺应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创意化的趋势,强化人才支撑,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协同,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强化服务,搭建人才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专业化人才服务平台;三是强化引领,出台专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四是强化融通,加速现代纺织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人才建设的开放水平。”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 伍彬彬 陈依然 陈畅
编辑:胡湘琴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qynews.gov.cn/content/646946/57/1470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