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新闻网12月26日讯(融媒体记者 蒋敏杰)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称为农村“三路”。今年以来,祁阳市把农村“三路”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打通旅游路,发展产业路,便捷了游客、汇集了产业、畅通了资源,助力全市乡村振兴步入了“快车道”。
乡村公路建设年代早,技术标准低,超期服役路线多等问题,是困扰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曾经的清大路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条乡村道路。如今,经过一年的施工改造,全新的道路宛如一条灵动的纽带,巧妙地将大忠桥、三口塘、茅竹镇串联起来,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而且极大改善了乡镇村庄的区域交通环境,提升了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茅竹镇福庆村支部书记贺件元:“这条路原先弯多坡陡,行车很不方便,大车会车有很多隐患,通过这次改造以后,曲弯改直并铺了沥青,对老百姓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确实很好。”
此外,为了打通乡村“毛细血管”,祁阳在“三路”建设中,既注重优化路网,服务出行,又充分考虑辖区内的资源分布、产业特色,对村镇发展进行整体布局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文明铺至黎家坪三级公路项目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该项目采用了二级路路面建设标准,建设里程16.6公里,路基建设宽度为12m,路面建设宽度为10.5m。公路通车以后,当地群众借助产业路、组组通等交通公路,大量发展槟榔芋、香姜、油茶、青蒿等作物和中药材,将具有“零、散、偏”等特点的土地连接起来,不断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并依靠衡永高速公路等运输线路,将农产品运输到广东、深圳等地,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文明铺镇三角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秀莲:“我们村是双季稻种植大村,还有芋头、生姜和其他的蔬菜,这条路修好了,大车可以直接来(田地里)运输,对村里的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截至目前,祁阳市2024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7.5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建设 170.851公里,普通国省道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15公里。现23个乡镇(街道)除羊角塘镇以外,全部都通上了三级以上公路,一条条“民生路”如丝带般在乡村间蜿蜒延伸,拓宽的是农村经济发展渠道,串起的是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敏杰
编辑:邓帅
本文为祁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qynews.gov.cn/content/646856/60/1457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