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劳动之美)曹甲伟:重燃千年窑火 焕发勃勃生机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莉莉 彭旭 编辑:邓帅 2024-05-06 20:14:40
—分享—

祁阳新闻网5月6日讯(融媒体记者 曾莉莉 彭旭)祁阳市黄泥塘镇唐家岭村在唐宋时期,就有多处规模较大的瓷器烧制窑口,当地百姓和收藏人士称之为“唐家窑”。90后的曹甲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潜心研究,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让古老的制瓷技艺重燃希望之光,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曹甲伟 (2).bmp

出生于1993年的曹甲伟,从小就听说家乡盛产陶艺品。在读大学期间,他花了许多时间研究古代陶瓷文化,对古老的制陶工艺越发好奇,于是义无反顾一头扎进去,开始寻找家乡土窑的“蛛丝马迹”。

曹甲伟:“主要的想法还是把古老的一些技艺,这些制作工艺,给它恢复起来,让别人看到,让大家都能看到,了解到,古代这些工匠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个工艺流程,所以我想就把这个所有的工艺全部给它复原过来。”

从2015年开始,曹甲伟走访多地学习传统制陶工艺,还前往北京学习书法,在此期间只要有家乡窑厂旧址的线索便会去现场看。终于在2017年,曹甲伟在家乡沿河两岸发现了废弃的窑堆,沿河几公里都是唐宋时期的碎瓷片。

曹甲伟:“当时看到它那些一千多年前的这些唐宋时期,这些古人制作的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这些陶瓷+它能永远存在,古人都不在了,但它的器物还在,甚至有些陶器上,你会发现它上面有指纹,你觉得这个都是很震撼的。”

发现了古代废弃窑堆,曹甲伟想尽快恢复唐家窑制陶技艺。为了更接近古法技艺,他利用自己大学所学的室内设计专业知识,决定自己建窑,潜心研究唐家窑烧制技艺。从2018年起,曹甲伟四处搜集资料,全国各地有名的窑口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经过3个月的反复打磨,最终完成了窑口的设计图稿。2018年6月开始动工,历经近一年时间打造了一座传统陶瓷作坊。窑依山而建,呈长条形自上而下就像一条龙,按照古法,这个窑也称为龙窑。

2019年3月,迎来了唐家窑第一窑开窑,共有500多件,器型有碗、碟、杯、盘、盏、钵、壶、瓶等近10余种。当时那种心情,让曹甲伟现在想来还很激动。

曹甲伟:“因为我是第一次接触,从来没有烧过窑,也没有见过如何烧窑 + 在开窑之前我就一个人悄悄地去那个窑门,把窑门敲开一个小口,然后伸个手进去在那个器物上轻轻弹一下,然后发现那个器物有清脆的声音,当时心里就开心了,这肯定成了。”

第一窑开窑之后,曹甲伟并不满足现状,而是遍访名师,继续深入研究唐家窑制作和烧制技艺,力求将每一件作品做到极致,这样才能展示出工艺技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底蕴,他首先在陶泥的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

记者曾莉莉:“曹老师,我们这个泥巴它跟黄泥巴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它这里面有白色的物质。”

曹甲伟:“对,白色的才是这个泥巴的特点,重要的物质,这个白泥接近于瓷泥,他这个泥巴特别耐高温。”

记者曾莉莉:“它硬硬的,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那个橡皮泥的手感,跟这种黄泥巴就不一样了。”

曹甲伟:“它没有任何杂质,它就是这个土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成分,它就是核心。”

在烧制工艺上,曹甲伟也全都还原宋代的烧制方式。

记者曾莉莉:“曹老师我们烧制的方式跟宋代烧制方式是一样的吗?”

曹甲伟:“对对,宋代也是用这个匣钵,只是宋代的匣钵小一点,我们现在把这个匣钵改良了,做大了一些,可以放的多一些,宋代是做这个匣钵,一钵一个,只放一个,我这一个匣钵可以放三个。”

随着不断地深入研学,曹甲伟从当初的不了解,到如今选泥、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工艺流程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同时,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将这份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曾莉莉:“曹老师,我看我们这里有一些茶杯颜色,它很丰富,很好看,有这种绿色,还有这种黄色,那我们刚刚研究说古代的皇帝可能比较喜欢黑色一点,那我们这边是为什么会追求这么多种颜色。”

曹甲伟:“这颜色因为符合现代人,他们可以,比如说你今天来了,你可能喜欢这个颜色,但是其他人就喜欢这种颜色,所以我做了很多种颜色,但是这个不单是颜色上的一种创新,这个器型,它有个特点,它不倒,不倒翁,喝完以后还可以玩一玩,这个是器型的创新。”

现在,曹甲伟始终坚持传统工艺,手工拉坯,手工绘画,龙窑柴烧,还原宋代制作工艺。他带领团队推出的一系列具有独特设计和高品质的陶瓷产品,特别是彩瓷备受市场欢迎,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唐家窑文化。

曹甲伟:“未来,我会继续探索、传承古代制瓷技艺,投入更多的激情和热情,把家乡中断多年的瓷窑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将更多符合时代的元素、展现时代价值的东西融入进去,把唐家窑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创新好,让土陶制作技艺走得更远。”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莉莉 彭旭

编辑:邓帅

本文链接:http://www.qynews.gov.cn/content/646849/98/138715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阳新闻网首页